下好先“守”棋 破解致“用”局 ——江西抚州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探索实践
来源: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    发布时间:2024-01-28 11:06:02

  下好先“守”棋 破解致“用”局 ——江西抚州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探索实践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在“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当下,作为种业“芯片”的农业种质资源,其保护与利用成为多地努力探索创新的重点。

  从“植物大熊猫”东乡野生稻到赣东黑猪、资溪白羽肉鸡;从“春制之都”宜黄,到“蜜橘之乡”南丰;在江西抚州,农业种质资源丰富,一批地方特色品种优势明显。

  然而,如何守望好种质资源?如何破解“人才紧缺、资金紧缺、市场不活”等难题,借力发力促进资源挖掘与利用?近年来,抚州加大投入、加快探索创新,取得一定成效。

  站在全省来看,专家与业内人士认为,江西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还需加快普查步伐,摸清种质“家底”,加快构建分级分类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和保护机制,抢占种业科学技术创新制高点。

  “外表像野茅草,谷芒似麦芒。这不起眼的东乡野生稻,却是水稻研究的宝贝。”站在抚州东乡野生稻原位保护区,东临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艾志亮介绍,这片有着抗旱、耐盐、耐冷、休眠、高产等原始基因的野生稻,有“植物大熊猫”之称。

  从最初发现时的9个群落,到后来减少至3个群落,东乡野生稻的保护近年来越来越引起重视。继建立三个原位保护区后,在江西省、抚州市一起努力下,系统性、专业化的野生稻资源保障体系正在形成。

  “信息化技术保护,无人机自动巡航,开发数据平台搜集分析监测数据,与中国农科院、江西省农科院合作研发……为了让这片自然ECO里的野生稻不受干扰地生长,一场保护与利用的变革正在加速展开。”东临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徐俊说,随着项目经费、人才等资源的集聚,东乡野生稻保护工作迎来新机遇。

  除东乡野生稻等重大保种工程外,抚州市其他种质资源保种工作也取得较好的进展。“尽管经费保障非常紧张,但这批赣东黑猪保护稳定下来了。”抚州市畜牧良种场场长刘智猛说。赣东黑猪是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的地方品种之一。受非洲猪瘟疫情和环保等因素影响,赣东黑猪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

  “从在深山里一步步、一户户探访,历经艰辛寻回猪种,到全面升级保种设施,与江西省农科院开展技术合作,目前,保种场赣东黑猪存量达到147头。”抚州市农科所所长袁晓泉说,在保种经费紧缺、种质资源搜集困难等问题面前,抚州正在寻找保护与利用新路径。

  与赣东黑猪相比,抚州乐安县的乐安花猪“前途命运”较乐观。“临川才子金溪书,宜黄戏子乐安猪。”乐安花猪曾经声名远扬。随着生猪大规模养殖,个子小、生长速度慢的乐安花猪慢慢地减少,甚至濒临绝迹。乐安县引进艾格福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对乐安花猪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

  在科研人员支持下,艾格福地公司将乐安花猪的种质资源以生物样本的方式来进行全部备份和保留。“目前,乐安花猪以每公斤200元以上的均价打入上海等地高端市场。”艾格福地公司负责人蔡立群说,目前正筹划在乐安设立国家猪种与基因南方中心,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与院士工作站。

  “种质资源普查与保护进展明显,但深入推动仍然迫在眉睫。”抚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谢润荣说,抚州市正加快构建保护体系和保护机制,将建立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提升、新建和改扩建一批省、市级保种场,对濒危种质资源品种实行抢救性保护等等。

  围绕东乡野生稻的研究多年来已取得累累硕果,如今,在科研之外,它承担了当地更多的期望:成为一张带动地方发展的新名片。“计划筹建一所东乡野生稻科普馆,融入农耕文化,结合VR技术体验,系统讲好野生稻的前世今生。同时,对接科研院所,创建东乡野生稻优异基因发掘与创新利用中心。”徐俊对此信心满满。

  按照规划,东临新区将以此为载体,打造集农旅产业、科普活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合作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新型样板。后期引入民宿等旅游要素,与抚州文昌里等景区连点成线,带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乐安花猪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5年)》中,乐安县在提出建立花猪自然保护区、种猪扩繁场等措施的同时,还提出建设乐安花猪文化产业园,包括文化展示厅、休闲观光文化创意园等,寓休闲、娱乐、文化宣传于一体。

  打开“农”门向产业融合转变的同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重点项目的落地与资源联合,更助推了抚州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格局之变。

  去年,资溪县一项投资4亿元的白羽肉鸡祖代种鸡场项目开工。“这一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羽肉鸡祖代种鸡饲养和父母代种鸡繁育基地。”作为投资方,圣农集团历经多年研究取得突破,如今,他们将在资溪建设9个祖代种鸡场和1个祖代孵化场及行政管理中心,预计项目年出售的收益可达2.56亿元,年度利润预计1.425亿元。

  作为江西唯一的“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宜黄县吸引20余家外地企业入驻,谢华安院士团队也在宜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成立院士工作站。通过国家制种大县财政奖励资金支持,宜黄县提高种子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宜黄县正力争创建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园,把制种大县提升为制种强县。”宜黄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学勇说,种子企业在用地、融资、科学技术创新等方面享受工业园区同等政策。

  据了解,抚州将在南城县、宜黄县建立制种产业园。“以专业化的园区平台,让产业完善链条、形成规模,减少中间环节与成本,实现一体化运营。这是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谢润荣说。

  去年8月,江西省出台《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施建议》,统筹推进全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一年来,政策推进与落地初见成效。比如,江西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预计今年底可试运行,全面建成运行后,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能力可达10万份、离体材料保存能力将达2000份,可满足江西未来30年至50年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需求。

  调研了解到,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面临着人才缺乏、资金紧缺、保护机制仍待完善、种质资源“家底”亟待摸清等问题。对此,从业人员、业内专家、基层工作者提出相关建议意见。

  ——建议尽快开展种质资源全省第四次普查,加快资源收集。江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黎毛毛说,江西已完成27个县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属地保护困难等影响加剧,一些种质资源可能会消失,开展全面普查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江西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首席教授边建民提出,要对濒临灭绝的优质品种进行抢救性发掘和利用。

  ——加快布局前沿创新平台,抢占种业科学技术创新制高点。边建民认为,当前农作物育种正迎来以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种业科技革命,因此,建议推动农作物分子育种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加强种业基础理论研究和原始技术创新,抢占种业科学技术创新制高点。

  ——分级分类分层实施保护与利用政策,以项目运作等方式创新资金保障与投入模式。“资产金额的投入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难题。”抚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辛说,种质资源研究需要长期稳定的投入,种质的类别、濒危程度等不同,其研发投入需求与缺口也不同,省级、市级与基层可调度的资源也不同。建议建立分级分类分层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机制。

  边建民建议,支持一批引领未来生物农业发展的大项目和农业人才项目,并给予长期资助。扶持优势企业改善科研育种条件,开展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建设,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做大做强江西种业。

  ——激活高品质人才积极性,注重专业基础型人才培育。“缺少一支能落地生根的科学研究团队,缺乏精心指导我们的精干队伍”,提及东乡野生稻保护与研发的未来时,当地管理部门人员提出了关于人力资源的“两难”。业内有关人员建议,需进一步激励研究人员与市场对接,激发研发主动性。同时,可依托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定向培养等方式,培养一批专门从事种质资源收集和保护的本科类或专科类人才。(王晶 崔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