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建言|全国人大代表张国强:加快构建氢能产业新生态
来源: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    发布时间:2024-03-11 12:43:59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近年来,多地把氢能产业作为发展新赛道,无疑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理念相契合。

  在此背景下,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提出了《关于抢抓能源转型机遇加快构建氢能产业生态的建议》。张国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说:“氢能作为新一轮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世界各主要大国都已出台氢能国家战略,加大氢能投资力度,推动先进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部分提到,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

  两会期间,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热议相关话题时认为,氢能产业在研发技术、新业态模式创造、形式拓展方面具有全面引领能力,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层面也持续加码支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据香橙会氢能数据库统计,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国发布氢能相关政策超过900个,其中国家层面150多个。在全国31个省份中已经有27个出台了省级氢能产业规划。

  《麦肯锡-氢洞察力2023》统计显示,2022年至2023年,全球氢能已公布项目的总投资额高达3200亿美元,其中,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排名前三,占比分别为37%、15%、14%,中国总投资额为18亿美元,占比不足6%。对此,张国强认为,从氢能横向投资看,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显滞后,加大氢能产业支持力度、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在政产学研用资本等高效协同下,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明显提速,《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等国家专项政策接连出台,自主化及其关键零部件技术逐步成熟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但是,随着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和关键卡点。”对于面对的行业难点问题,张国强直言。

  2020年以来,财政部、工信部等五部委批复5个氢汽车示范城市群,“以奖代补”给予支持。在张国强看来,首先是行业规模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的空间,难以支撑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已获批的5大城市群41座城市四年示范期内合计计划推广约3.5万辆燃料电池汽车,年均推广量不足万台。此外,氢能在储能、发电、冶金、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市场应用早期阶段,未形成规模化,难以支撑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氢气价格偏高也是制约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因之一。张国强说:“氢气来源范围小,制氢规模不足,尤其是绿氢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造成氢气供应不足,氢气价格偏高。此外,氢能储运以高压气态方式为主,氢气储运氢效率低,加氢基础设施等不健全,进一步阻碍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怎么来实现产业生态化,张国强认为,应该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以规模带动产业提质降本。建议以市场应用为牵引,有序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拓展在、发电、冶金、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据了解,目前北京、郑州等地都对氢能产业给予了专项资金支持。对此,张国强建议,应该有序推进交通领域示范应用。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地方对标郑州、北京、上海等,制定省市级专项财政支持政策,同时继续扩大燃料汽车示范城市群数量,将经济基础好、氢源丰富、产业配套基础好的地区纳入燃料汽车示范城市群,推广燃料电池汽车。此外,氢能高速是行业普遍认可的推动氢能交通跨区域规模化应用新路径,建议统筹建立国家层面专项管理机构,加快制定氢能高速建设方案,出台氢能高速专项支持政策,如免收高速通行费,终端氢气加注价格控制在每千克30元以内,高出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等,同时出台氢能高速加氢站建设指导政策。

  “另一方面则是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建议系统构建氢能多元化应用财政支持体系,鼓励先行先试,营造形式多样的氢能消费生态,深挖跨界应用潜力,积极开展领域和发电领域商业化推广,逐步探索冶金、化工领域替代应用。”张国强对记者说。

  众所周知,发展绿氢是低碳驱动下全球能源革命的共识性解决方案,成本是目前制约绿氢大范围的应用的主要的因素之一,对此,张国强建议,能够最终靠财政支持与碳市场机制协同的方式,大大降低绿氢成本。

  张国强说:“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规模化低成本‘绿氢’供应体系。建议系统构建规模化低成本‘绿氢’供应财政支持政策,如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不易外送的区域,通过电价优惠,和鼓励光伏、风电等主体与周边用户直接交易等措施,推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通过对代表性项目给予财政政策支持等,鼓励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离网制氢;通过给予运氢补贴、加氢奖励等措施,推动52Mpa长管拖车、低温液氢及输氢管道等高效储运应用、综合能源站等加氢站建设,打造规模化低成本‘绿氢’供应体系。”

  针对如何通过碳市场进行赋能的问题,继而推进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张国强建议,组织研究机构和行业监管部门,尽快制定氢能产业碳排放行业基准及相关方法学开发,将绿氢的减排量纳入到全国碳市场中,以推动其降本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他同时建议,加强国际间的碳排放标准合作,为未来发展国际氢气贸易及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国外碳市场政策影响奠定基础。

  记者采访中,北方省份一家国有企业负责人认为,氢能产业面临一些核心技术、基础设施、区域产业协同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在张国强看来,只有突破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瓶颈,才能推动氢能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他说:“目前国家和地方在政策具体执行方面仍需突破瓶颈,如支持在非化工园区就近制氢及制绿氨、绿色甲醇等绿色氢能衍生物,推动氢能作为能源管理,允许土地性质为非商业用地的加氢站对外经营等,建议国家层面统筹建立氢能发展组织协调机制与跨部门联席机制,及时解决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重大问题,研究制定国家层面统一的氢能管理制度,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稳步开展试点示范。”